蚂蚁集团暂缓上市,银行看到的是机会?
用户看到的是便利。
商人看到的是暴利。
监管看到的是风险。
银行看到的是机会?
11月3日晚间,上市原本已经“箭在弦上”的蚂蚁集团,忽然被上交所和港交所暂缓发行。
关键的核心就在一点:网贷新规出炉后,对于蚂蚁集团的影响,需要在信息披露里说清楚。
后续需要多久时间才能上市,目前仍然是个未知数,后续看蚂蚁集团业务调整的情况,大概率还是会放行的。
毕竟,蚂蚁集团旗下的支付宝产品,由于普及性强、也容易获得,因此还是有很强的市场基础的。
举个例子,虽然借呗利息比银行贵4倍左右,但比起民间金融还是便利很多,但相比起动辄30%、40%甚至更高的民间利息,蚂蚁集团的产品对于不少中小企业来说,有时候还是能够“救救近火”的。
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银行不愿意贷款,也懒得上门去做信用采集和用户调查,所以让蚂蚁集团有了巨大的市场机会。
换个角度看,银行的懒惰成就了蚂蚁。现在蚂蚁集团被暂缓上市,银行是否会研究透这个网贷新规政策,利用自身优势把业务做大做好,就要看各家银行的信息化建设程度了以及业务推广能力了。
从目前官方的表态来看,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郭武平文章所说的最为靠谱:科技金融公司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乱象更值得高度关注。“花呗”和银行信用卡业务基本相同,但分期手续费高于银行,与其普惠金融理念不符,实际上是“普而不惠”。
这里面的科技金融公司,当然不仅仅只是蚂蚁集团了,腾讯、京东这些也都是属于所谓的“科技金融公司”范畴。
借用《中国是部金融史》作者陈雨露(人大校长、央行副行长)的话说“金融,永远都是给有钱人提供服务的。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还是这样。”
从金融“马太效应”的属性来看,这种信贷资源通过技术手段大规模铺开,对于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来说,是一种必要的补充。
蚂蚁集团旗下产品,无论花呗借呗技术都很牛逼,其用户信用体系的建设也无人能出其右,但在地方政策护航下,获得了网络放贷的权力,通过技术手段(ABS)大规模放大杠杆,导致体系内风险急剧增加,然后又通过技术手段转移企业风险、包装成理财产品、卖给银行的投资者,这种玩法,和当年次贷危机很多银行兜售的次级债的很相像的。
在这种情况下,监管层不可能坐视不理的,无论是银保监会、央行出台的网贷征求意见稿,还是上交所、港交所暂缓蚂蚁集团上市,都是为了风险管控。
话说回来,蚂蚁集团上市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多让人诟病的地方:招股说明书里募集资金用途写得很潦草,股东背景很多都是模糊一篇,还有就是昨晚发布的港交所公告,居然出现诸多错别字。那么大的集团,遇到这种事情,慌张成这样,也是蛮罕见的。
相比蚂蚁集团A股和港股暂缓上市,我更想问的是,胡祖六之前把股份转移给家人的事情,现在还没有什么说法。阿里巴巴最早的贵人胡祖六,当年是高盛的得力干将,直接老板是原美国财政部部长保尔森。
蚂蚁集团的这一系列事件下来,感觉超级富豪的烦恼在于,怎么样送“暴利门票”,让企业业务畅通无阻,大家一起做大蛋糕吃蛋糕。从这个角度来看,蚂蚁集团也算是一个双轨制的特色产物。
蚂蚁集团暂缓上市后,招商银行股价连续创出历史新高,有趣。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