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收割”的东南亚低价保险旅游团:一天6小时封闭式购物,万元特产只值800元
“花一千多元报了越南下龙湾五日游,前半程还是阳光沙滩的惬意时光,后半程却变成了强制消费的‘修罗场’。18人的团,两天就被诱导着花了近20万元购物。”黄诗(化名)近日刚刚结束了自己的保险旅游团行程,让她没有想到的是,起初以为是保险公司回馈客户的福利,最终却成为购物的“套路”。
所谓保险旅游团,通常由保险公司直接组织,或由保险代理人与旅行社合作开展,是针对特定群体的专属旅游项目。但近年来,市场上涌现出不少低价保险旅游团,它们打着 “旅游” 的幌子,实则暗藏推销玄机,不仅在行程中穿插保险讲座,诱导游客购买保险产品,可能还刻意安排购物环节,用各种手段“套路”消费者。
部分游客在行程中被要求购买数万元的沉香、乳胶枕等商品,不买便遭导游冷嘲热讽,甚至被限制自由。有游客反映,出境首日护照就被扣押,对方声称不买商品便不予归还。更有甚者,高价购得的商品经鉴定实际价值悬殊,比如万元买下的沉香手串,实则仅值 800 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有业内人士向时代财经分析指出,低价保险旅游团早已背离客户服务的初衷,成了观察保险业转型阵痛与产业链利益博弈的窗口。在保险代理人规模四年缩水近70%的行业调整期,这类以“客户维护”为名的灰色操作,实则是传统粗放经营模式的延续与反弹。
薅低价保险旅游团羊毛遭“反薅”,千元旅游却背负天价账单
“原价6000元的越南下龙湾五日游,保险公司高级客户免费,家属只需交千元团费。”黄诗参加的保险旅游团,表面是超值出境游,实则是“保险推销+高价购物”的连环套。
而猫腻可能早已藏在行程单里。从黄诗向时代财经提供的行程表来看,前三天安排常规景点游览,后两天则密集出现以沉香馆、越南三宝馆等隐晦方式命名的购物点。其中,还会安排红酒晚宴,向游客推销保险产品。
多位受访者向时代财经透露,这类保险旅游团的行程安排往往“先甜后苦”,前期通过游玩建立信任,后期则强制游客长时间滞留购物点,甚至以“限制用餐”“限制休息”“扣押护照”等手段施压消费。“XX馆”等挂着地方特产名头的购物点,实则是专宰游客的“定制卖场”。
“一个18人的团,两天就消费了近20万元,单是沉香馆一上午就花了8万多元。”黄诗向时代财经回忆道。在封闭展厅里,面对4500元/克的稀有犀牛角、万元起步的深海金珍珠、翡翠饰品时,先前温情友善的导游顷刻转变为推销者。
更令人咋舌的是,这些标价惊人的物品,其展销场所并非高档写字楼或豪华展厅,而是路边临时搭建的移动铁皮房。黄诗表示,导游嘴上说着 “我们不强迫购物,只是鼓励和建议消费。”但实际上,不消费的游客总会遭到明里暗里的冷嘲热讽。
从黄诗向时代财经提供的录音资料来看,导游或者导购员通常利用煽情话术和制造焦虑等方式,同时夸大商品稀缺性、功效、文化意义等来诱导消费购物,如导购称象牙具有补阳气和辟邪的作用,并渲染越南象牙交易的合法性。
“父母在导购的推销下,还是花了2万多元购买商品。”黄诗无奈向时代财经表示,更让她意外的是,这些标榜“越南特产”的店铺,收款方竟是国内公司,导购的中文也异常流利。从黄诗向时代财经展示的收款截图来看,收款商户均是注册地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个体工商户。“他们的说法是,越南没有微信支付宝账号,只能用国内的,然后通过国内微信收款方再把资金转到越南的店。”
“上万元的沉香手串,回国鉴定后发现只值800多元,肠子都悔青了。”90后张喜(化名)向时代财经表示,其近日参加的保险旅游团中,导购推销安宫牛黄丸、沉香手串、珠宝等商品,他最终消费近2万元,回国鉴定后却发现全是低质高价货。“团费1280元,原本想体验东南亚风情,没想到全程都在为天价珠宝买单。”张喜说。
知情人士向时代财经透露,购物店的推销话术堪称“量身定制”。在越南芒街、下龙湾等热门旅游区,导游常以“支持当地经济”“不买就是对不起导游”等为由,强制游客在指定商铺消费。这些购物店专为中国游客设计“定制产品”,标价万元的沉香手串多为义乌小商品市场批发,成本价或仅为几百元;被吹嘘成“养颜圣品”的越南金珍珠”,通常为染色淡水珠,经越南海关“一日游”便披上进口外衣;而“缅甸翡翠”多为酸洗注胶的B货,但仍附有“权威鉴定证书”,这些商品通常较国内溢价5-10倍。
更隐蔽的是,部分购物店采用封闭式管理,游客无法比价或联系外界,进一步削弱议价能力。“每天6小时封闭式购物,展厅保安把守出口,导购贴身‘服务’,连洗手间都需专人陪同。”张喜向时代财经表示。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孟博向时代财经表示,宰客乱象的发生,主要是受利益驱动,其背后更是可能存在相关利益链条。消费者要提升甄别能力,远离不良商家。保留证据是维权的关键,发生消费纠纷时,首先要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安全,然后后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依法进行维权。
溃退的代理人:生存压力催生“畸形KPI”
“1280元的团费连机票都不够,旅行社或代理人垫付等成本当然要从别处找补。”某寿险公司代理人许绢(化名)向时代财经表示。
据许绢介绍,当前市场上存在两种模式的保险旅游团:正规军是保险公司通过官方渠道组织,行程透明、资质合规;而消费者遭遇套路的重灾区则是代理人私下组团的“山寨版”保险旅游团,它们通常与非正规旅行社“合作”,将旅游行程异化为“推销卖场”。
“业务员以保险公司名义组织客户,说是回馈客户,实则是双重收割。”张喜向时代财经表示,既要在购物店消费,又可能在红酒晚宴的微醺中稀里糊涂签下保单。
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保险研究院副秘书长宋占军向时代财经分析称,保险公司或保险中介机构组织VIP客户旅游等活动,是行业进行客户拓展和关系维护的一种方式。保险公司在承担相应成本时,增进客户对保险公司和保险产品的认识,在此期间,部分客户水到渠成的自愿购买保险产品。
宋占军向时代财经指出,保险产品购买需秉持自愿原则。《保险法》规定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保险的外,保险合同自愿订立。如果客户遇到保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强制购买保险,可以及时向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今年6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太仓监管支局发布的风险提示,证实了低价保险旅游团乱象经常存在。该监管局称,近期接到多起投诉,反映有保险公司组织投保人参加低价旅游团,行程中存在强制购物、收差额费,甚至限制人身自由等问题。经核查,此类活动并非保险公司官方组织,系旅行社冒用名义虚假宣传。并提示消费者,一要核实活动真实性,通过保险公司官网、官方APP、客服热线等官方渠道确认;二要警惕“低价”“免费”陷阱,理性判断成本,明确合同费用明细与违约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李鬼”保险旅游团乱象与保险代理人队伍的剧烈收缩形成微妙关联。《2024中国保险中介市场生态白皮书》显示,截至2023年末,人身险公司保险营销人员数量为281.34万人,较2019年高峰时期的912万人减少约631万人,降幅达69.19%。
金字塔底端代理人的生存困境,或成为催生出畸形保险旅游团的原因之一。
在业绩压力下,部分代理人将旅游团视为维系客户的“救命稻草”。华南某大型保险公司代理人向时代财经坦言,“公司明令禁止,但客户总拿别家的‘福利’比较,我们拒绝反而被抱怨服务差。我们顶着业绩压力也不敢越线,其实哪有免费的午餐?”
黄诗也向时代财经表示,带队的代理人会阻止购买溢价商品,但也会暗示“别影响导游利益,这都是行业常态。”
有业内人士向时代财经指出,保险旅游团乱象难以根治的关键,在于其游走在多个监管部门的灰色地带。当游客在境外遭遇强制购物时,文旅部门难以跨境执法;当投诉涉及保险销售时,金融监管机构又往往认定属旅游纠纷。“代理人规模下降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还在延续,一些公司继续依赖过往简单粗放式的方式,则不利于长远发展。”
对于普通人而言,最有效的防御策略仍是 “不贪小便宜,理性消费”。
责任编辑:钟离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 被“收割”的东南亚低价保险旅游团:一天6小时封闭式购物,万元特产只值800元2025-07-19
- 【聚看点】中信证券研究:电改差价结算细则陆续落地,行业龙头优势望凸显2025-07-19
- 中恒集团:已回购9959.09万股,使用资金总额2.49亿元2025-07-19
- 焦点快报!中信证券:7月18日获融资买入2.26亿元,占当日流入资金比例为23.54%2025-07-19
- 【焦点热闻】贵州茅台:7月18日获融资买入3.06亿元,占当日流入资金比例为8.04%2025-07-19
- 中国平安:7月18日获融资买入2.29亿元,占当日流入资金比例为20.62%2025-07-19
- 头条:东方财富实控人父亲拟转让股份,市值37亿元2025-07-19
- 天天资讯:东方财富实控人父亲拟转让股份,市值37亿元2025-07-19
- 业内人士:2025年重卡市场已进入复苏通道,全年销量有望实现超预期增长 观热点2025-07-19
- 家乐氏将在2027年底前从谷物食品中去除合成色素2025-07-19
- 热资讯!汇丰欧洲大陆将出售价值67亿欧元的法国住房贷款组合2025-07-19
- 看热讯:鼓励外资境内再投资有何措施如何落实?专家解读2025-07-19
- 今日热讯:嘉元科技连续2日融资买入额增长率超50%,多头加速建仓2025-07-19
- 星宇股份连续2日融资买入额增长率超50%,多头加速建仓2025-07-19
- 焦点热讯:西部矿业连续2日融资买入额增长率超50%,多头加速建仓2025-07-19
- 金宏气体连续2日融资买入额增长率超50%,多头加速建仓2025-07-19
- 迪威尔连续2日融资买入额增长率超50%,多头加速建仓 每日讯息2025-07-19
- 下周解禁:逾七成解禁压力来自两公司2025-07-19
- 主力本周大举加仓电力板块2025-07-19
- OpenAI将启动5000万美元基金 支持非营利组织和社区组织|每日短讯2025-07-19
- 大股东深陷债务泥潭,“国产奶粉第一股”贝因美控制权或生变2025-07-19
- 利好频出,碳酸锂价格涨势能否延续2025-07-19
- 【聚看点】各地多措并举应对高温天气 全力保障秋粮生产2025-07-19
- 我国加快构建高质量儿童医疗服务体系2025-07-19
- 上海推动垃圾分类系统化、精细化—— 从理念倡导到全民行动-每日聚焦2025-07-19
- 聋哑外卖小哥受伤打120求助 调度员这顿操作很有“心”2025-07-19
- 奥雅股份:加速发力IP业务 补全商业版图核心拼图2025-07-19
- 2/10年期美债收益率周五跌超3.5个基点,本周长端美债收益率至少涨3.6个基点2025-07-19
- 全球首家乙醇制航空燃料工厂将于年底前投产,较原定计划推后一年 当前热门2025-07-19
- 林泰新材:231.81万解禁股将于7月24日上市流通_热文2025-07-19
精彩推荐
- 被“收割”的东南亚低价保险旅游团:一天6小时封闭式购物,万元特产只值800元
- 【聚看点】中信证券研究:电改差价结算细则陆续落地,行业龙头优势望凸显
- 中恒集团:已回购9959.09万股,使用资金总额2.49亿元
- 业内人士:2025年重卡市场已进入复苏通道,全年销量有望实现超预期增长 观热点
- 家乐氏将在2027年底前从谷物食品中去除合成色素
- 热资讯!汇丰欧洲大陆将出售价值67亿欧元的法国住房贷款组合
- 看热讯:鼓励外资境内再投资有何措施如何落实?专家解读
- 下周解禁:逾七成解禁压力来自两公司
- 主力本周大举加仓电力板块
- OpenAI将启动5000万美元基金 支持非营利组织和社区组织|每日短讯
- 大股东深陷债务泥潭,“国产奶粉第一股”贝因美控制权或生变
- 利好频出,碳酸锂价格涨势能否延续
- 【聚看点】各地多措并举应对高温天气 全力保障秋粮生产
- 我国加快构建高质量儿童医疗服务体系
- 上海推动垃圾分类系统化、精细化—— 从理念倡导到全民行动-每日聚焦
阅读排行
- 焦点快报!中信证券:7月18日获融资买入2.26亿元,占当日流入资金比例为23.54%
- 【焦点热闻】贵州茅台:7月18日获融资买入3.06亿元,占当日流入资金比例为8.04%
- 中国平安:7月18日获融资买入2.29亿元,占当日流入资金比例为20.62%
- 头条:东方财富实控人父亲拟转让股份,市值37亿元
- 天天资讯:东方财富实控人父亲拟转让股份,市值37亿元
- 今日热讯:嘉元科技连续2日融资买入额增长率超50%,多头加速建仓
- 星宇股份连续2日融资买入额增长率超50%,多头加速建仓
- 焦点热讯:西部矿业连续2日融资买入额增长率超50%,多头加速建仓
- 金宏气体连续2日融资买入额增长率超50%,多头加速建仓
- 迪威尔连续2日融资买入额增长率超50%,多头加速建仓 每日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