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经资讯 > 正文

灵活就业急需灵活保障 前沿资讯

2025-11-09 06:55:08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部:


(资料图)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灵活就业人员规模已超2亿人。新就业形态的增加,提供了更为多元化的从业选择。与此同时,由于没有稳定规范的劳动关系,在种种因素限制下,工作意外风险等问题成为灵活就业人群的一大困扰。

如果灵活就业人员不纳入保险体系,可能会产生用工隐患和社会风险。为解决相关问题,宁波市在全国首创普惠商业保险——“灵活保”,不限行业、不限工种、不限户籍、按日计费、按需投保,解决灵活就业人群发生工作意外风险痛点。

对于灵活就业人员,灵活保障至关重要。灵活方便是“灵活保”的最大特点,针对工作时间不确定、受雇主体不确定的现实,该模式可一键参保,甚至可以线上理赔,赔款于第二个工作日到账。

不仅要灵活,更要看效果。由于“灵活保”具有按天计算的灵活投保期限选择,财政补贴一半又实现了价格亲民,有力加强了灵活就业人员的人身意外保障。运行以来,宁波累计为近50万人提供超3000亿元风险保障。

从传统零工市场上的装修、建筑、家政工人,到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播主、外卖员和网约车司机,灵活就业已经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现有的相关保障制度,难以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灵活化、复杂化、多样化的用工形式。

放眼全国多地,由于社保缴费开支较大,不同地区的社保衔接存在一定问题,加之工作收入不稳定,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率整体较低,“不能参保”“不给参保”“不愿参保”的问题普遍存在,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困境需要正视。

如何让2亿多灵活就业人员更有安全感,是一道亟待解答的民生问题。

从实践情况看,“灵活保”模式满足了灵活就业人员和使用零工企业的需求,普惠性强、成本较低,劳动者权益得到了较好保障。目前,少数城市参考宁波做法推出了相关政策,该模式值得在更大范围内进一步推广。

“灵活保”还可以更灵活一些。在推出类似政策的过程中,各地可根据业态特点和具体情况灵活推出个性化产品,在实施过程中,应及时排查和疏通各环节堵点,切实提升灵活就业人员的获得感。

穿新鞋不宜走老路。伴随着数字经济和新型用工关系的出现,各地应更加重视新业态对劳动者权利带来的影响,充分考虑以完成任务单为主要劳动形式的保障需求,不断放开限制,拓宽参与渠道,更好保障灵活就业人员的权益。

记者郭存举于宁波

2025年11月8日

关键词: 灵活就业人员 灵活 就业 数字经济 保障 灵活就业 急需 人员 灵活保 工作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链交换 - 网站统计
 

太平洋财富主办 版权所有:太平洋财富网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Copyright© 2012-2020 太平洋财富网(www.pcfortun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过本站允许 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业务QQ:3 31 986 683